笔趣阁 > 天机再现(古木三水) >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世外桃源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世外桃源


我转头一看,一个老人正跪坐在草席上,面前的矮几上放着茶具,再看老人的穿着打扮,宽袖长衫,在屋里还带着帽子,须发皆白长得是仙风道骨,典型的古文人装扮,而且对方说的好像真是汉语,但语调声调都极不协调,我脑子不是特别清醒竟一句都没听懂。

        我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还在做梦,可眼睛揉红了屋中的事物也没变。

        老头见我醒了,挺高兴,对着屋外喊了数声,然后木廊上就传了急促的脚步声响,紫毓郑椋张泰来先后闯了进来。我看是他们心就放下了,强打着精神想站起来,郑椋上来一把扶住了:“世兄啊,你可真能睡,整整两天!可把我们吓坏了。”

        原来在我彻底昏倒之后,郑椋根据真图推断方位,又经过了三次岔道终于走出了,他们惊奇的发现来到了一片世外桃源之中,水田、草屋、炊烟和嬉戏玩耍的孩童,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的大明王朝。

        但是这里的人很不友好,几个人好悬没被当成射死,在完全没有反抗的情况下全被关了起来,直到这里的人发现了我手中死死攥的虎头纹吹枪,对我们的态度才有所改变,这才是不到一天前发生的事,之后我就被隔离起来治病直到现在。

        这时一个中年妇女送上了一碗药汤给我,我用舌头舔了下,尝出了大黄和连翘的味道,倒是对症,于是一口喝干了。

        那老头的眼睛一直盯着茶几上的吹枪和从我们身上收走的地图愣神,眼睛似乎都湿润了,我想到了惨死的祖孙二人,心中也是一阵酸楚:“他们两位,已经,已经……”

        老人家摆了摆手,没让我说下去,却突然开口问:“那位姓郑?”

        他这几个字说得既慢又准,我们都听懂了,但是不知道他为何有此一问,“老先生,鄙人姓郑,名椋,木京椋。”郑椋很尊敬的向前走了一步,见对方紧邹眉头,又补充道:“全名是郑佑椋。”

        老头子盯着郑椋,见郑椋神色郑重不像是在开玩笑,突然从茶几后面走了出来,“噗通”一下子的跪在了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个响头:“曾祖在上,受小孙孙一拜。”

        郑椋傻了足有半分钟,我们也愣了,竟没人想起来过去搀扶老人家,最后还是紫毓反应了过来:“哎呀,老爷爷,你快起来。”

        “不不不不,”老人家异常坚决,就是趴在地上不肯起来。

        我突然想到了什么,问他道:“还没请教阁下的名姓?”

        “晚辈郑和垚。”

        我掐指一算,“噗嗤”一下乐了出来,眼前这个白胡子老头比郑椋整整低了7辈,郑椋这个“曾祖”当之无愧啊。

        郑椋瞪了我一眼,忙把老人抱了起来:“老先生不必拘于那些繁文缛节,不必,不必。”

        老头连称不敢,好歹从地上爬了起来,垂首站在一边听候“曾祖”的训示,他不坐着我们也只好都跟着站着。

        我心中好笑,和着郑椋家族的这一支在本地活了几百年没干别的,光生孩子玩了,老头子都比郑椋小7辈,那同龄的估计直接可以喊他“祖宗”了。

        我在家族里辈分也高,这种“小辈”也有不少,处理起来还是比较经验,看郑椋为难的样子,于是走上前去对老头说:“老爷子,名字也问了,我想您已经猜到我们的来意了吧?”

        老头愣了一下,指着我问郑椋:“这位是……”

        “此乃世交,吾兄胡……,哎,你怎么又跪!”

        老头一听我是郑椋的兄长,等于也是他的七世祖,“啪”又给我跪下了。我哭笑不得,他跪我也跟着跪,我这一跪老头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趴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一般。

        “愁死我了!”郑椋又把老头从地上抱起来,气道,“你再跪,我可走了!”

        老头这才战战兢兢的又站了起来,我有点好奇的问:“我感觉你应该姓朱才对啊?”

        “这……”

        紫毓见他的眼睛直往自己身上瞟,马上明白了:“张大哥,咱们出去走走,让他们聊”,张泰来会意的和紫毓离开了。

        “现在只剩下咱爷仨了,你可以说了吧。”

        老头这才大胆的说道:“不瞒二位曾祖,小可乃是此间的里长,全乡尚存的70余户,200多人无一姓朱,全都姓郑啊!”

        我惊道:“什么?你们不是建文皇帝的后裔?”

        “不是?我们是三宝太监的家人和奴仆的后裔,说穿了咱们的目的是一样的。”

        我彻底糊涂了,郑椋也是一脸的茫然,他忙把自己家记载的内容讲给老人,老人听了摇头叹息道:“原来你们也被骗了。”

        “此话怎讲!”我一下子跳了起来。

        “哎,说话来话长,二位曾祖请坐,听我慢慢道来。”说着他取出了两个蒲团放点地上,自己坐在草席上为我们每人倒了一杯香茶。

        原来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就听说建文皇帝藏身此地,之后每次南下都会派亲信人到此间访查,宣德5年(1430年)在他第七次下南洋的时候又带领了20000多人的队伍,宣德7年航行到附近,郑和派遣了家奴亲兵200余名去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并约定会回来接他们,但是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他们只得留了下来,和当地的女子通婚结合,繁衍了下来,并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找到了天坑中已经废弃了的古城,一直到今天宣德的年号已经用了500多年了。

        我心说这也难怪,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的时候,于宣德8年死在了印度古里,尸体都埋在了当地,他一死再没人知道他们的下落了,更不会再有人来接他们,真够可怜的。

        郑椋听完奇道:“你是说,在宣德7年的时候,天坑里的古城就已经废弃了?你们没有见到建文皇帝的后人?”

        “是啊,据先辈们口耳相传是这样的,他们在西海岸登陆,千辛万苦来到这里,当时古城就已经存在了,不少地方甚至还没有建好,但是人却不见了。”

        我问:“是不是城里的人发现了你的祖先,为了躲避他们选择了离开?”

        “不,我祖先进入古城时,那里已经荒废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据说城里的人走得非常匆忙,连地里成熟的庄稼都没来得及收。”

        我又问:“那你的先人没有调查城中居民的去向吗?”

        “查了十几年,没有任何头绪,时间一久也就把这个事忘了。”

        这一番谈话让我和郑椋始料不及,两人相视而坐半天没有说话,生活在此地的并不是建文帝的后裔,而是和我们同样来找建文帝后裔下落的“自己人”,那郑椋家中古籍的记载就是谬言,可是地图又怎么解释?

        郑椋彻底崩溃了,没想到费劲了心思,花光了积蓄,害死了最好的朋友,最后换了的只是一场梦,他低着头跪坐在地上一言不发,很久很久。我不想去打扰他,喊着郑和垚老先生一起出了屋子。

        草屋外正下着蒙蒙细雨,雨雾中我看到山坡下有稀稀拉拉几十间草棚,有几间正冒着炊烟,远处还有几个人正在水田中劳作,但是看不到耕牛影子,一切都给人以凄凉的感觉。

        我忍不住问郑和垚:“老……,我叫你和垚吧,你也不用叫我曾祖,我不姓郑。生息繁衍了500年,你们这的人丁怎么不旺啊?”

        郑和垚连连摇手道:“不不,辈分不能乱,你就是我曾祖,我是您的耷拉孙!我们这儿在二三百年前的时候人口曾经超过了3万,后来遇到了兵祸,不少人都逃出去避祸了,剩下的繁衍了几代人又多了起来。我还是童儿那会乡里还有七八千人呢,可是那些年接二连三的出现天灾,颗粒无收,不少人就想外出谋个生路,说来也巧天上不知怎么的掉下了一只大铁鸟,鸟里还坐着个人,不过已经死了,这下子年轻人都忍不住了,非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一下子人就走光了,只剩下年老的和孩子,这不,几十年过去了当时的孩子已经变成老头了,我们这儿好几年都没有孩子出生了,再有那么几年啊,我们一死这香火就断了。”

        “二三百年前,这里走过一批人?”我若有所思的问道。

        “人数还不少,有何不妥吗?”

        我心中已然有了整件事的经过,几百年前出走的那批人带出了关于建文帝下落的传闻,当时台湾派出的密探打听到了这件事,并向当地人索要了地图,但是在回来报信的时候遇到了风暴一船人都沉进了海漏死于非命,其实并没有人真正到过这里,郑椋的几世主听说了这件事,信以为真的记录了下来,并对此深信不疑,可把我们坑苦了。

        几十年前天上掉下的“铁鸟”应该是一架飞机,但是正处于二战时期,美日在菲律宾附近展开过几次大海战,不知道是哪一边的飞机掉落到了这里。

        我又问郑和垚他们离开时走的哪条路,他指了指雪山的方向,我叹了口气,他们在不恰当的时机选择了一条最不恰当的路,那正是我们来时的方向,估计这批人肯定是凶多吉少。

        我没敢告诉老人,怕他伤心过度,又问他为何不去古城废墟那块天坑里生活,那里土地肥沃,地形也好。

        郑和垚却说:“你说地方啊,到处都是野兽,除了我兄弟和他的小孙女没人敢去,而且有时候那里还莫名其妙的闹鬼!”

        【  -  为您精选好看的小说  】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47692/88748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