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机再现(古木三水) > 第八十九章 明朝那点事(3)

第八十九章 明朝那点事(3)


汴梁城被金军围困,金国人的铁骑让宋徽宗从美梦中醒了过来,他是一个昏君,但不是一个傻子。他知道玉玺现世的时机不对,不是上天赐予的吉祥,反而是为大宋王朝敲响了丧钟。玉玺就像一个巨大的诱饵,吸引着无数贪婪的眼睛在盯着它,而岌岌可危的大宋王朝却又无力保护它。

        领土被占可以再夺回来,士兵战死了可以再招募,但是传国玉玺一旦被抢走了,大宋军民的魂就丢了,失去反抗的斗志。因为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无论是谁得了玉玺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成为中原的主人,合理合法。

        想到这,徽宗当机立断,向天下宣布,发现的玉玺是冒牌货,以此来打消觊觎玉玺的少数民族政权,同时他传位给钦宗,自己则和一班亲信保护着玉玺南逃镇江,最后把玉玺藏匿在了一个秘密地方。

        几个月后李刚的主持下,取得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的胜利,徽宗才得以北返。但是一到汴京便被钦宗软禁了起来,赵佶心中清楚,金国人必定复返,建议儿子把自己送去洛阳,以防两代皇帝被一网打尽,可是被钦宗断然拒绝了。

        无奈之下赵佶做出了一个他一生中最明智的决定,他亲手把玉玺的下落刻在了九块金牌上,分别交给了九位忠心于他的大臣、道士和宦官,并秘密把他们送到了南方安全地带。希望有朝一日,赵氏子孙可以驱除外夷,恢复天下,再开盛世,到那时合九人手中的金牌取出玉玺,将其交付明主。不久金军再次南下,汴梁城破,徽钦二帝被俘,自此玉玺音讯断绝,唯一的线索就是九块金牌。

        听郑椋说道这里,我的双手已经全是汗了,不由的握紧了手里的那块金牌,他的话滴水不漏不由的我不信。我强压住内心中的翻涌,问道:“你是说,我们都是那九位金牌持有者的后代?”

        “不是,确切一点,应该说不知道,我们是不是那九位的后人,这点已经无法考证了。据记载金牌和我的家族相挂钩实在明初,你的家族可能要早一些,但知情人都不在了,我不敢乱说。”

        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南一隅,非但没能恢复中原,反而越打越弱,九位金牌的持有者和他们的后人,看到这种情形自然是不会把金牌交出来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中的一些起了贪念打算霸占玉玺,开始秘密的收集金牌,而另一些则选择拿金牌为进献礼投靠了朝廷,还有更无耻的做了叛徒,其余的则隐匿在民间,不肯露面。

        到后来南宋终被元所灭,蒙古人对中原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残暴统治,直到红巾军起义,天下终于又有了归于汉族的趋势,当时的金牌持有者,纷纷现世,投奔他们以为能成为将来天下之主的农民军领袖。这些高人在背后出谋划策,可以说左右了整个时代的发展。最终朱元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打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驱赶走了蒙古人。

        故事的第二位主人翁:朱元璋(原名朱重八),职业:皇帝(开国之君),性格:果敢好杀。登基后的朱元璋踌躇满志,为开创一个新的盛世,开始了改革和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然而他也面临着这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他皇位来路不正,不是他老子(老皇上)给的,而是从外民族手里夺得。不能证明自己的皇权是天定神授的,为了为朱氏王朝证名,皇帝的亲信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秘密的寻找金牌,遗憾的是直到朱元璋死的时候,都没有能收集齐所有的金牌。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家族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为朱氏皇族寻找传国玉玺的?”

        “胡大哥,你别急,我们的先辈还要晚几十年才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郑椋依旧按部就班的缓慢的讲述着。

        朱元璋统治的中后期,开始了对开国元勋的大清洗,胡文庸案、李善长案、蓝玉案,牵扯了数万官员,原来金牌的持有者和寻觅者绝大部分被杀掉了。朱元璋原以为这样朱家的天下就安稳了,即使自己得不到玉玺,别人也得不到,没想到祸起萧墙,他死后不久自己的四儿子燕王朱棣夺了自己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

        故事的第三位主角登场,朱棣,职业:皇帝(篡位),性格:和他爹一样。南京皇宫里的一把大火后,朱允炆失踪了,雄才大略的永乐大帝喊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之”的响亮口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靖难之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这次篡位对百姓们而言不见得是件坏事,但是对于朱家皇族而言,自相残杀却是不幸的,对于朱元璋手下逃得活命的大臣们更是不幸,因为他们又将面临了一次清洗。

        朱棣从篡位成功的狂喜中和灭方孝孺“十族”的疯狂中清醒过来后,发现了一个他爹曾经面对过的尴尬局面,“皇位来路不明”,而且他的情况更加严重。朱元璋的皇位是从外族手里夺来的,对天下的百姓多少还有所交代,而他的皇位是从侄子手里抢来的,为天下人所不齿。

        所以他也想到了玉玺,于是迫不及待的重启了金牌的寻找,但是更尴尬的是,在他爹屠刀下残留下的几个知情人,却又都死在了他自己的手里。后悔也晚了,他只好挑选出三位忠诚干练的人,接受了秘密寻找金牌的任务。

        说到这,郑椋高高的抛起了手中的金牌,金牌在空中翻了无数个跟头,又稳稳的落在了他的手里:“这三个人,分别是成国公大将朱能,历仕六朝的名臣胡灐,亲信宦官郑和。”

        我一听这话,立刻站了起来,大声说道:“你那意思我是胡灐,胡大人的后代?这不可能!我家世代行医,充其量也就算个乡下的小地主,而且我们家的族谱我倒背如流,和六朝重臣胡灐没有丝毫的联系。还有你,你姓郑,那你是郑和的后人?他不是个宦官吗?宦官哪来的后?”郑椋拍了拍的肩膀:“胡哥,别激动,你家世代行医不假,《卫生易简方》、《芝轩集》、《律身规鉴》这几本医书你不会不知道是谁写的吧?郑和是宦官,可郑和也有亲兄弟啊。你先别打断我,话要一句句说,事要一件件讲,等我说完了你再问。”说着他看了一眼桌子,“还是先吃点东西吧,你不饿,嫂子也饿了。”

        我才想起来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郑椋这么一说,感觉肚子还真饿了,于是倒了杯啤酒,一饮而尽,又和紫毓一起吃了点东西。郑椋也喝了口水,休息了一会才又接着讲起。

        北宋末年到明朝初年相隔200多年了,九块金牌失落到全国各地,有些现世了,有的压根就没有一点音讯。所以只能从现世的几块金牌入手。据南京皇宫中太监回忆,建文帝就随身佩戴着一块,但是建文帝失踪后金牌也不见了。建文帝又是朱棣皇位最大的威胁,朱棣必须知道他的生死,于是他派当时的户科给事中胡灐以寻找张邋遢(张三丰)为由,遍访全国各地的郡县山川,同时也暗访金牌的下落。

        在胡灐在陆路寻找建文帝和金牌下落的同时,朱棣又派遣自己亲信的宦官郑和下南洋,从海路寻访建文帝的下落和寻找他所带走的那块金牌。

        后来安南叛乱,有逃过来的汉民称一块金牌流落到了安南,于是朱棣派心爱的大将朱能前去平叛和打探金牌下落,可惜朱能病死在了途中,查询无果。最后朱棣又从蒙古俘虏口中探知,有块金牌流落在了蒙古境内,朱棣为此不惜多次亲征蒙古,最后自己也死在了归途中。说到这郑椋停住了,我以为他要休息一会还要接着说,结果这一停他竟然说讲完了。

        “完了?建文帝找到了吗?金牌呢?郑椋你接着说啊!”紫毓早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了,忍不住说道。

        “答案就在你我手里,找到金牌了,但是没能集齐。建文帝的下落当时郑姓这支人没有寻到,据说你们家老老……老爷子找到了,但确切的消息只有当事人太祖和胡灐知晓。朱棣驾崩的时候,朱家家主早死了少主年幼,郑家人都在南洋,只有胡大人赶过去见了一面。在那之后朱棣就下了一道秘旨,命令三家人选出精英继续追寻金牌下落,直到集齐金牌为止。而且赐三家人最高的荣誉,所选中之人可以按帝系排辈起名,视为皇族。当然虽有此特权,但在大明朝的几百年里,三家人是无人敢用此特权的。直到明亡后,为了缅怀先朝牢记使命,几家人才不约而同的用起了朱明王朝帝系的排辈世系。”

        我沉吟了片刻,问郑椋道:“这些是谁告诉你的,为什么我们家族却没有留下一点相关的信息?”

        “自然是祖辈传来的,朱胡郑三姓的家主为了保守秘密,每次只在家族中挑选两名优秀的后代负责寻找金牌,而且规定两个人不能同时外出,以确保秘密不会失传。被选中的人不一定是长子,也不一定是嫡出,只看能力,这种传承延续了几百年,直到清军入关。三家人各奔东西,朱姓南下云南保了桂王朱由榔,而我们一族到了福建追随国姓爷保了唐王朱聿键,而你家老太爷子本欲顺运河南下回江南老家,到了山东地界,见当地瘟疫横行,饿殍遍地,动了恻隐之心,于是胡姓这支人就留在了当地治病救人,一住就是几百年。”

        说到这郑椋从怀里掏出了一本线装的旧书,翻到一页递给了我:“这是我的十五世祖和你的十五世祖的对话。”

        我急忙接过了那本书,繁体竖书手写,纸张已经发黄,最少也有二三百年历史了,绝不是仿品。全书大概有几百页,但是记述和我祖先对话的内容只有半页多一点,文字非常简练。我激动的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态开始阅读,这是时隔十五代人的交流。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47692/88747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