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魔临(纯洁滴小龙) > 第三百二十章 陨

第三百二十章 陨


    魏镇的节度使姓贾,名天化,刚出仕时初生牛犊不怕虎,曾上书弹劾过当朝韩相公,直言韩相公刻意懈怠大乾武备,使大乾社稷危如累卵。

  韩相公最有名的,就是那句“东华门唱名的才是好儿郎”。

  且韩相公还是一个出了名的暴躁脾气,自诩刚正不阿,故而在收到这封弹劾后,干脆撂挑子不上朝时。

  当朝大员被这般弹劾,一般都会请病,待得官家发落后,再重新上朝入衙,这叫体面。

  然而,作为当朝宰辅之一,每天所要面对的弹劾攻讦自然数不胜数,早就不适用此例了,但韩相公也不知怎么的,偏偏看这贾天化不顺眼,选择了看似最为得体实则最为狠辣的一招。

  官家,

  您要我还是要他?

  这,没得选。

  故而,贾天化这位固然没有位列状元、榜眼、探花却也依旧是名列前茅仕途一片风光的新科进士,直接被官家一道圣旨贬去了琼岛。

  琼岛,位于大乾的最南端了,据说那里气候炎热,遍布瘴气,外人进去了,很少有不生病的,被委派去那里做官,相当于是死缓。

  琼岛百姓是否这般认为自家是这种骇人地界尚且不知,但官员和文人们,早就将那里当作了“赴死”之地。

  想当年姚子詹年轻时,曾因一首《杏花赋》,描绘了那时一位宰辅妾室于元宵灯会上乘轿掀帘的风情万种;

  故而传出那位宰辅大怒,想要将那时还在翰林院当翰林的姚子詹贬谪去琼岛的消息。

  姚子詹闻讯后,大哭三天,写下了十八首《离别赋》,又写下七十八首的《赠》。

  离别赋,回忆的是自己从出生到读书再到科举最后入仕的一幕幕,和自己的过去,做一个追别。

  赠,则是赠亲朋,赠座师,赠友人,赠同僚,和大家告别。

  大概意思就是,

  啊,

  我要去琼岛做官了,

  啊,

  我要死了。

  等到调任令下来后,姚子詹将自己身边的小妾们全都赠给了友人,让自己的正妻带着孩子回老家,自己一人孤身赴任;

  那一日,上京城外去送别姚子詹的人很多,仿佛他不是去赴任的,而是去赴死的。

  然而,

  姚子詹刚离京不久,人还没进琼岛呢,忽然传来那位宰辅病死的消息,新宰辅当政,自然要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出一些不同气象,就又将还没到达赴任地的姚子詹给招回来。

  姚子詹喜极而泣,快马加鞭地往京城赶。

  然而,姚师没去成琼岛,但这位贾天化,却是在琼岛待了十多年,且还在琼岛做得有声有色。

  琼岛那儿有海寇出没,其编练岛民武装,整合岛上三十六洞七十二寨的土著兵,配合祖家军打了好几场大胜仗。

  三年前,

  燕人南下,大乾三边形同虚设,燕人马蹄叩问汴河,震动上京。

  燕人退去后,韩相公等几位相公下野退位,官家借此机会开始收权。

  贾天化才得以被从琼岛调回京城,任兵部侍郎一年后,又调向三边,成为魏镇节度使。

  其实,他的人生轨迹和姚师很相似,都因得罪了宰辅而被整,目的地还都是琼岛。

  但谁叫人姚师是文圣呢,文圣,沾了一个圣字,他命就是硬。

  人那位宰辅在其还没赴任到琼岛就病死了,反观贾天化的韩相公,在当朝诸位相公里,公认的身子骨一等一,要是没有燕人南下的那一场,韩相公还能在朝堂上屹立十年,能和当今最擅修身养性的官家比一比到底是我做顾命大臣还是你赐予我“文端”。

  但不管怎么样,贾天化,回来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天子更迭得等天子驾崩,所以,相较于此,一朝相公一朝臣,要好等一些。

  “哎哟,在琼岛待久了,热着热着,也就习惯了,可偏偏从那地方再调任至三边,当真是冰火两重天。”

  贾天化在打着趣。

  而坐在其对面的那名年轻将领则笑道;“贾大人,这才哪儿到哪儿啊,要知道在咱们北面的银浪郡,已经算是燕人疆土里,气候最温和之地了。”

  这名年轻将领在贾天化面前谈笑自若,因为,他有这个资本。

  大乾近五十年,被公认的最能打的,就是西军。

  而钟家,在刺面相公之后,主持西军局面数十年,可谓根深蒂固,他,则是钟家这一代新的执旗手。

  陛下更是赐予帝姬为其妻,成为当朝驸马,恩遇,一时无俩。

  只不过这位驸马娶公主时,正好碰上了那位燕国的平野伯抢楚国公主,完完全全地风头被盖了过去。

  在二人对面坐着的,还有两位将领,一人长须在脸,英武异常,姓韩,家排老五,外号韩老五;

  一人眉宇之间英气内敛,乃是乐焕。

  韩老五出名于其在三年前燕人南下时,自己主力被燕人击溃后,却依旧救出了自己的丈人,更是带着自家丈人一路逃回了上京,嗯,在上京城下,面对那位平野伯的进攻,又逃了一场。

  但世人都赞其高义,艳羡其老泰山确实是招了个好女婿;

  且其曾和大燕平野伯数次交锋,虽败却依旧能保持一定建制的能力,伴随着平野伯的名声这些年越来越大,其段位,也就水涨船高起来。

  但平野伯,是不记得他是何许人也的。

  二人第一次交锋时,郑伯爷还在李富胜麾下,李富胜率中军击溃了以祖家军为中军的乾国联军,大军追逃时,郑伯爷本想去收这韩老五的人头,结果发现是个硬茬子,一向小心谨慎地郑伯爷果断“悬崖勒马”。

  乾国有传闻,韩老五曾在乱军之中和那位大燕平野伯大战了三百回合,最后棋逢对手,平野伯赞其勇武无双,最后二人更是有些惺惺相惜。

  韩老五一直没否认;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确实曾有幸在战场上和平野伯对视过一次,如果当时他知道那位的身份,说不得就调转马头要火中取栗一把!

  但,

  若是提前杀了他,他也就没后来的巨大名望了,自己杀了,好像也没什么意义。

  至于第二次交锋,乃是在上京城下,韩老五打着其丈人的名义收拢了一支溃军,于上京城下和平野伯对弈,虽然战败,却解了上京之危,可谓是忠肝义胆!

  且有百里剑和百里香兰兄妹一剑未出扭头就走在前,更衬托出了韩老五的大无畏!

  然,

  其实那天平野伯只是在上京郊区找了户地主家洗了个澡。

  最重要的是,百里家不可能因为这件事发声做什么解释,但实际上却是,他们兄妹二人当天是有很大的机会杀了平野伯的。

  因为那时平野伯身边护卫不多,且也没遇到晋地剑圣,

  但偏偏韩老五一顿操作,带来一群乌合之众后吸引到了燕军军寨注意发来一营兵马,迫使百里兄妹不得不回身,一定程度上,是韩老五帮郑伯爷解了围。

  但,

  缘分嘛,就是这样,有来有去。

  他韩老五靠着平野伯刷声望,一定程度上,也是应得的,也还了人情了其实,哪怕,他自个儿其实不知道。

  至于乐焕,三年前其实和韩老五在一支联军里,二人曾一起溃败过,只不过韩老五溃败回去后是往南逃,顺带救了自己的丈人,而乐焕,则是率领残部向北,光复了好几座被燕人占领的城池。

  当然了,所谓的光复,其实水分很大,因为燕人长驱直入,很多小县城其实是传檄而定,连主官都没换,大家见王师来了,马上就杀了“投敌”的主官,再次喜迎王师!

  且之后燕人撤兵时,依旧快如闪电,乐焕也没起到什么阻击的效果,但,这一举动,足以为其挣得极大的政治资本。

  最关键的是,三年前的那一仗,大乾打得实在是太难看了,不得不矮个子里拔将军,把那些虽然吃了败仗却依然有闪光点的将领拿出来做做宣传。

  也因此,乐焕和韩老五如今才能有资格作为统领官坐在钟天朗和贾天化的身下。

  “官家这些日子,来了三封内旨,圣心已然清晰,燕人伐楚,那我大乾北伐燕国,已然是板上钉钉了。”

  贾天化一边说着一边把玩着自己左手无名指上的一枚琥珀戒指,这枚戒指是陛下亲赐的,以慰勉其在琼岛十余年之辛苦。

  钟天朗开口道;“北伐是必然,若是此时我大乾不北伐,反而坐山观虎斗的话,未免太短视了些。”

  “呵呵。”贾天化摇摇头,笑了笑,他年轻时因为气盛而吃过苦头,所以对眼前这位优秀年轻将领存了几分维护之意,道:“这些话,当得我面说,当着韩统领和乐统领的面,都能说,唯独不能落在奏折上。

  要知,朝堂上,想要坐山观虎斗的大臣,可是很多的。”

  钟天朗不屑道;“皆尸位素餐之辈。”

  贾天化叹息道:“可不能这般说,其实,按理而言,坐山观虎斗,是对的,燕国伐楚,楚国必然全力以赴,两虎相斗,必然旷日持久。”

  钟天朗则开口道:“那要是燕人攻破镇南关,兵锋横扫楚国,我大乾,将如何自处?古往今来,想要隔岸观火的人,最终,都没什么好下场。”

  “不不不,话不是这般说的,因为只有失败者,才会被冠以‘隔岸观火’四个字,胜者,通常都是‘运筹帷幄’。

  治大国如烹小鲜,我大乾这几年固然在厉兵秣马,但和燕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三年前,燕人七万兵马,就能直接打到我上京城下,使得官家蒙羞;

  百年前,我大乾五十万精锐北伐,不也是落得那般个下场么,燕国的尹郎郡都因此改名了。”

  钟天朗直接道:“大人,三年前那一场不谈,彼时承平百年,燕人骤然发难,我大乾边事荒废,才酿出大祸;

  但百年前那一场,到底是因为什么,大人您难不成不清楚么?

  当年,要不是那几位将军忽然发难,我大乾五十万精锐怎可能被那镇北侯以三万骑兵直接冲垮?”

  贾天化皱了皱眉,呵斥道:

  “此话,休要再提。”

  对面,坐着的韩老五和乐焕,脸上倒是没有露出那种听到秘辛的惊讶。

  也是,

  他们中,一个丈人也是一方封疆,一个恩师也曾是刺面相公后曾主持过西南战事的儒帅,寻常人无法得知的一些事,他们是能够知道的。

  百年前,大乾太宗皇帝引五十万开国精锐北伐。

  因其是以皇弟身份继承的皇位,且太祖皇帝时的太子,可还在呢。

  故而,大军北伐入燕境时,当时的数路将领直接发动了兵谏,请太宗皇帝还位于太子,交还国祚。

  其实,太宗皇帝当初刚继位就急着北伐,也是想用北伐的胜利来换取自己的声望,好使得自己镇压住军头头子,因为其哥哥就是靠着兵马起家,他能收拢朝堂,却不见得能收拢军心。

  但凡事操之过切就容易出问题,兵谏,是太宗皇帝万万没料到的。

  大军出征,本就面对着燕人坚壁清野所营造出来的困局,再加上兵谏的原因,忠于太子的和忠于太宗皇帝的兵马竟然在燕国领土上对峙了起来。

  所以,后世传闻什么初代镇北侯多么多么用兵如神,以及用各路方士术士将自己麾下将士身上弄得光芒闪烁发动冲锋,这些,其实都是边角料。

  真正的原因在于,初代镇北侯率领三万铁骑冲击时,大乾兵马除了外围有一些警戒外,内在的各路大军,恨不得就要火拼了。

  且就算是五十万头猪,好歹也是太祖皇帝带出来的开国之猪。

  初代镇北侯就算真的放开手抓,也很难短时间内抓得完,事实上,因为初代镇北侯的出击,使得内部对峙的平衡被打破,双方都以为对方动手了。

  然后,

  初代镇北侯在外面打,里面的各路乾国大军则自己人砍得欢,最终,酿出了大溃败!

  但凡一国,刚立国时,往往武德最为充沛,军队战斗力也最强,而乾人,则是用这一出骚到不能再骚的操作,直接被打断了武运脊梁。

  同时,也为大燕做出了卓越贡献。

  大燕之所以能在近百年来,将荒漠蛮族制服,逐渐压制住来自西方的威胁,转而开始东拓,正是因为镇北侯府的设立。

  而初代镇北侯的泼天之功,就是乾人主动送上的。

  百年前那一战后,倒是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军中的刺头基本都死在了燕国,且太宗皇帝洪福齐天,身上虽然中箭却依旧坐着牛车逃回了国。

  北伐固然失败,但其哥哥留在军中的势力,也没了。

  第二年,太祖皇帝设立的太子,也就是太宗皇帝的侄子,病故。

  第三年,太祖皇帝的一个庶子,被封为王爵的那位,也病故;

  第四年,太祖皇帝的小儿子,游船时落水感染风寒,病故。

  接下来,太宗皇帝在为时,太祖皇帝那一支,基本每年都有人亡故,高宗皇帝继位后,太祖皇帝一脉则继续保持着这种噩耗传统。

  等到仁宗上位时,太祖皇帝一脉才摆脱了这种厄运,但并不是因为仁宗多么宅心仁厚,而是因为那会儿太祖皇帝一脉已经人丁凋零了,再者,帝位传承了几代后,太宗皇帝这一脉的位置,也稳当了,再继续下手,未免吃相过于难看。

  见此时氛围有些凝滞,

  韩老五开口道;

  “贾大人,末将以为,此时我大乾应当北伐,坐山观虎斗,很可能最后变成被燕人各个击破。”

  贾天化目光落到乐焕身上,

  乐焕也起身道:

  “大人,末将也认为,此时应当北伐。”

  贾天化伸手,敲了敲自己的脑壳,道:“陛下想北伐,你们也想北伐,难不成,像本官这种犹豫的,以及朝堂上凡是不主张北伐的,都是看不得大乾好的奸佞之辈?”

  “末将不敢!”

  “末将不敢!”

  三个将领全都拱手告罪。

  贾天化站起身,道:“燕人伐楚,根据银甲卫提供的线报,已然是豁出一切的架势。但诸位要知道,燕人还有一路强军,在北封郡。

  上一次燕人用兵,蛮族未动,这一次,你们谁能保证蛮族会动?

  若是那位镇北侯,再率北封郡燕军南下,我军,该如何抵挡?

  自三边向北,至燕国都城,俱是一马平川之地。”

  “打,不是不能打,我大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地推过去即可。”钟天朗回答道,“说一千道一万,战场上的结果,终归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大人,末将不是针对您,末将对您向来是佩服得紧;

  但我大乾朝堂之上,实在是太多空谈之辈。

  现如今,机会就在眼前,我三边各路大军北伐,赢了,甚至可以直捣黄龙,败了,他燕国现在也无力攻我乾地;

  且无论胜败,都能支援到楚国。”

  只要打,就是有效果的,这是钟天朗的看法。

  “那,谁为主将?”贾天化问道,“谁来挂帅?”

  韩老五马上开口道;“自当由钟老相公挂帅。”

  乐焕也道:“自然得由钟老相公挂帅。”

  大乾三边,在杨太尉主政时,倒是能维系住表面上的平和;

  但实际上,一片靠着走私、喝兵血过日子的军镇集团,他们的内部,怎么可能真正相安无事?

  魏镇、梁镇、陈镇,统称三边,但这三边其实有着很强的独立性,早些年燕乾没打仗时,他们互相甚至因为走私关口的分赃不均还闹过械斗。

  杨太尉虽然是个阉人,但在整合上面确实是一把好手,这也是他当初做三边总督时朝堂大人们也选择默认的真正原因。

  现如今的姚子詹,更是个好好先生,也是极好地维系住了局面。

  但如果要打仗,要出兵,该怎么配合?

  三边不提,还有西军,还有祖家军,还有其他各地这几年移驻过来的客军。

  谁能号令三军?

  这不是圣上一道旨意就能解决的事。

  乾国不同于大燕,那两位侯爷,甭管谁统兵,下面各路兵马都不敢有屁放。

  所以,数来数去,也就只有老钟相公,才勉强有这个资格。

  然而,

  当话题拐到这里时,

  钟天朗却没有像乐焕和韩老五一般,说出自家父亲的名字。

  贾天化也似笑非笑地看着这位当朝驸马爷。

  随即,

  乐焕和韩老五也看了过去。

  钟天朗深吸一口气,没说什么,

  因为他的父亲,

  他那位自去年就躺在病榻上的父亲,

  他,

  不支持北伐。

  ……

  西军北上后,就未曾调离三边。

  对于乾国朝廷而言,如果说百年前的那一场大溃败已经过去太远印象有些模糊的话,那么三年前的燕人南下,足以让他们这一代人刻骨铭心。

  故而,

  燕人离去之后,

  乾国朝廷调动江南之力,开始重新编练新军以及继续充实三边,毕竟,那是对燕的第一道防线。

  因为这几年,乾国朝野一直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燕人很可能会再度攻乾。

  无他,

  打乾国,

  太容易了。

  甚至,不少人觉得,燕国那位皇帝是否会后悔,要是当初镇北军和靖南军主力是南下攻乾而不是攻晋的话,所取得的收获,应该是更为巨大吧?

  毕竟,有战略眼光的人,是少数中的少数。

  他们很难以理解,燕人主力开晋并非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因为彼时赫连家和闻人家的联军,已经近乎攻破了燕人的马蹄山防线。

  再打下去,三晋骑士不用半年,就能开赴燕京城下耀武扬威了,让那位雄才大略的燕皇,体验一把乾国官家的待遇。

  再者,

  乾国上次在战争中,确实丢人现眼,但正是因为乾国三边重镇以及三边大军的存在,燕人哪怕是打过了汴河,却依旧只能选择退去,未能占领乾国一寸土地,因为不破三边,燕人根本无法真正染指大乾。

  好在,这一条,懂的人很多,所以战后,朝野上下都赞同继续扩充三边,且挤掉三边兵册上的水分,整顿吏治。

  西军的驻地,其实还是在绵州城,就是那座曾经被郑伯爷两度刷军功的城池。

  只不过,西军以绵州城为中心,建立了一座规模极为庞大的军寨,且在近年,又开始对绵州城进行新一轮的扩建。

  不得不说,

  大乾,

  还是有钱。

  三年前燕人南下时固然行军极快,除了少数几个州府外,未能真正地去搜掠地方,但一通兵戈,乾国北地其实损耗很大,燕人还极为阴损地选择了在春耕前开战,直接影响了整个乾国北方的一年耕作。

  但即使是这样,乾人依旧能继续调兵北上,继续修建城池,同时还能维系住整个三边体系的正常运转。

  那一晚在上京城,小六子喝多了,曾对郑伯爷说过,可恨江南不在燕国,若是他姬老六手拥江南这块膏腴之地,他爹别说横扫东方一统诸夏了,就算是发病了想要攻打荒漠,甚至打穿荒漠后再去西方看看,他都有信心满足他爹。

  甭管能不能打得过,但至少,可以有这个依仗和资本,敢去做这个念想。

  也因此,这也是燕皇念念不忘攻乾的原因所在了,乾国,太富饶了。

  可能也正是因为太富饶了,所以打仗不行。

  而此时,

  于西军中独当一面,堪称旗帜,且于整个三边体系之中说话都绝对有分量,连姚子詹这位文圣兼三边总督都得事事恭请的西军统帅,钟文道钟相公,正躺在病榻上。

  一名老妇,正在伺候他喝药。

  老妇已经年过五十,不是妻,也不是妾,她是一个西南土著,小时候乾国平定心安之乱,她被钟文道救下,自此之后就留在了钟文道身边伺候。

  她是仆,但在钟家却有着极高的地位。

  就是钟天朗见着她,也得喊一声“嬷嬷”。

  “老爷,二老爷在外面候着呢。”

  钟文道睁开了眼,他的脸上,已经浮现了很多处老人斑,这位曾经叱咤西南一手擎起大乾西军衣钵的男子,终究是…………老了。

  老妇看着眼前的男子,

  心里,十分落寞。

  她还记得当年,英俊的他出现在自己面前,将自己提拉上马,阻止了自己被杀红了眼的乾军士卒蹂躏的悲剧。

  土人其实没有什么国家观念,也没有民族观念,在他们眼里,很多时候,对面山头的寨子和乾人一样,都是他国人。

  所以,她对钟文道,并没有什么国仇家恨。

  但岁月无情催人老,

  昔日横刀立马的年轻将领,如今也难逃老卧病榻的宿命。

  “让他,进来。”

  钟文道吩咐道,声音里,满是疲惫。

  老妇点点头,喂完最后一汤匙药后,缓缓地退去。

  少顷,

  钟文道的弟弟钟文勉走了进来,时人称钟文道为老钟相公,而称呼他钟文勉,则为小钟相公。

  钟家门楣,其实就是靠他们支撑起来的。

  三年前,老钟相公先行率十五万西军北上,随即,在朝廷的运作下,西军精心培养出来的西山营骑兵,被分裂出去,执掌者,正是钟文勉。

  西军的分家,也是从那时开始。

  近年来,朝廷一边大力编练新军一边则扩大了对老军头的补给,尤其是在大肆裁撤了京营这尊每年吞噬财帛钱粮无数却在战时毫无作用的累赘之后,朝廷对西军的支持,更为游刃有余。

  但一码归一码,西军的分割,却从未暂缓,现如今,算上钟文道和钟文勉两部,剩下的西军,更是被一分为三,都是由另外三家原本也属于西军将门体系却在钟家之下的将领分辖。

  同时,对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也在施行,朝廷开始着力于治理西南。

  但,这些,在钟文道看来,太急了。

  虽然韩相公他们在朝堂时,大乾以文抑武得很厉害,但韩相公他们其实是懂得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对西南局势,也有着深切的认知,西南局面的破解之法,不在当代,而在下一代,甚至是,再下一代。

  用时间去换取西南土著的认同感,让他们认为,自己是乾人。

  但韩相公垮台后,官家提拔的新相公们自诩为新派,做事情,格外激进,这无疑让大乾这座开国百多年却已经暮气沉沉的大帝国焕发出了生机,却也因行事急躁,弄出祸患。

  比如近年来从老家的信里,钟文道可以看出来,西南的局面,又有了不稳的迹象。

  说到底,西军主力北上后,对西南的统治力和威慑力已经大打折扣,这时候应该维稳才是。

  “哥,你的病,好些了吧?”

  钟文勉跪伏在床榻边,看着自己的哥哥。

  兄弟俩,打小就一起生活,感情也是极好,后来,更是一起追随刺面相公平定西南,兄弟情加战友情,不可分割。

  但情是情,关于西军分家的事,是另一码。

  “快了。”

  钟文道开口道。

  世上,有些老人,是越老越怕死;

  而另外有些老人,越老反而对生死这件事,越来越淡然。

  钟文勉没想到一向顶天立地的哥哥竟然这般消沉,不由道:

  “哥,你会没事的,会好起来的。”

  钟文道有些艰难地笑了笑。

  其实,在前两年,也就是燕人刚刚退兵的半年后,钟文道就以自己年迈身体不适为由,上书奏请朝廷希望自己可以回西南老家疗养。

  他年纪大了,是真的不习惯三边的气候。

  但彼时朝廷怎么敢让他这位定海神针离开三边?就直接回绝了,且加官进爵。

  之后,每隔半年,钟文道都会上书朝廷,让自己告老还乡。

  但朝廷一方面正在肢解着西军,不愿意让其回去震慑住局面,另一方面,也是有人认为钟文道此举,是在安朝廷的心,以示自己不贪恋权位。

  所以,每次奏请,朝廷都拒绝,且继续加官进爵,甚至还让钟天朗尚了帝姬。

  但只有真正的亲近的人才清楚,钟文道,是真的因为身体状况请求还乡。

  但,朝廷却死死地将他按在了三边。

  三年,

  三年,

  三年,

  水土不服的影响,对于这位老将,尤为致命,已然,耗尽了他的元气。

  他很可能没有战死沙场的机会,

  反而大概率,会被朝廷,以这种方式,按在三边煎熬干最后一点生机。

  “哥哥。”

  钟文道猜出自己弟弟来见自己是为了何事,

  当即道:

  “伐燕?”

  “哥哥,燕人正举全国之力伐楚,正是我大乾北伐的好机会,若是楚国被破,我大乾,将………”

  自从三晋被灭之后,乾楚,就成为了同盟,共同抵御燕人。

  钟文道缓缓摇头,道:

  “不可。”

  “哥哥,为何?”

  “燕人势大,却不得长久,楚人非鱼腩之辈,亡楚,很难。我大乾,应继续,厉兵秣马,厉兵秣马。

  阿弟,哥哥,哥哥我知道,你想要,想要什么。

  但哥哥我,出征不了了。”

  “哥哥,但这次北伐,必须………”

  钟文道又笑了,

  道:

  “哥哥我身子不行了,强行北伐,阿弟,阿弟啊,你是否想着,到时候,就是由你来替哥哥我撑起这个局面?”

  大乾若是北伐,

  必然是钟文道挂帅,西军为中军,三边大军和各路客军为左右两军听从调遣。

  而一旦钟文道身子骨支撑不下去,那么北伐大帅的位置,也就会顺理成章地滑落到钟文勉头上。

  钟天朗固然是一颗将星,但他,毕竟年轻,无法服众的。

  “哥哥,官家也有意北伐,各路将领,也都希望北伐,哥哥放心,就算是他燕人将北封郡的兵马调过来,我大军沉着应对,步步为营,也能让燕人溃败!

  我不信,不信燕人能同时支撑两路开战!”

  “你………”

  “哥哥。”

  “你没这个能力。”

  “………”钟文勉。

  “我大乾,不动,就是不败,动了,很可能……很可能大败,军心未能调理好,后勤未能跟进上,调派未能理顺。

  就是我挂帅,也就是维系个表面,面服心不服罢了。

  等,

  可以等的,

  真的可以继续等的。”

  “等到什么时候?”钟文勉语气加重了。

  他简直对自己哥哥的这次选择,无法理解,甚至是觉得,不可理喻!

  姚子詹曾写过一片赋,直言,古往今来,求战容易,都清楚主战能得美名,避战求和,成也骂名败也骂名。故而,主战者,非皆忠良,避战求和者,也有苦心孤诣之辈。

  很多人以为,姚子詹的这篇赋是一片正儿八经地官面文章,为大乾先前百年对燕国的“卑躬屈膝”在擦屁股。

  但这里面,其实有着一种必然的道理。

  钟文道挺起了身子,

  道:

  “等他燕国,耗尽国力!

  等那燕皇,驾崩薨逝!”

  “哥哥,为将者,哪能寄托于这些?”

  钟文道冷笑道:

  “打,打不过。”

  “你………”

  “强行再打一场,无非是重复百年前旧事,但凡刺面相公在世,我大乾,也有他燕国,他燕国那……那……那南北二侯的人物可统揽军心。

  我,我钟文道,第一个为……为其牵马,第一个……请战!”

  说完这些话,

  钟文道再度剧烈咳嗽起来。

  外头候着的老妇马上进来,开始安抚其后背。

  待得稍稍平息下来后,

  钟文道又厉声道:

  “阿弟,你拿走了西山营,哥哥我不怨你,人各有志,哥哥懂。

  但你休想借着我的名义去挂帅北伐,

  哥哥我,得为大乾边军数十万儿郎的命,负责!

  阿弟,你没这个本事,别祸国殃民!”

  说着,

  钟文道一巴掌拍在了床榻上,怒目瞪着钟文勉。

  钟文勉又气又怒偏偏见自家哥哥这般样子还不能发作,

  只能拱手道:

  “哥哥好好歇息养病。”

  言罢,

  一挥衣袖,

  直接离开。

  老妇伸手,继续抚摸着钟文道的后背,没说话,她从不掺和外面的事,就是家里事,和钟文道作息身子无关的,她也不掺和。

  钟文道长舒一口气,

  又躺了回去,

  闭上了眼;

  待确认其睡着后,

  老妇细心地为其按了按被角,起身轻步离去,她在卧房外,有一张床。

  也不晓得睡了多久,

  钟文道缓缓睁开了眼,

  他看了看外头,

  外头,

  已经天黑了。

  钟文道有些口渴,想喊老妇进来给自己倒杯水。

  但身子一侧,他却摔下了床。

  不痛,

  一点都不痛,

  他甚至还自己站了起来。

  紧接着,他走到茶几边,自己给自己倒了两杯茶,喝了。

  随即,

  他走出了卧房。

  刚出卧房,他就看见老妇端着粥走进来。

  “老爷,老爷!”

  老妇马上上前,搀扶住钟文道,她不知道为何钟文道忽然起了身。

  “屋子里,闷得慌,带我,带我出去走走。”

  “老爷,外面风大。”

  “听话。”

  “是,老爷。”

  老妇马上吩咐下去,备轿。

  随即,府衙内的亲卫们马上被惊动,在看见钟文道行走在他们面前时,所有人脸上,都挂上了笑容,他们的老钟相公,病似乎是大好了。

  只有老妇,在搀扶着钟文道坐进轿子后,偷偷地在抹眼泪。

  轿子,抬起。

  在钟文道的命令下,轿子来到了绵州城的北城墙。

  钟文道下了轿子,回过头,对着这些先前帮自己抬轿的亲卫道:

  “呵呵,早年年轻时那会儿,可真没料到,自己以后会坐轿子;

  当时就想啊,人死后,都得进棺材,怎么那些文官们,却老喜欢提前坐进去试试,那么着急的嘛?”

  “哈哈哈哈哈哈……”

  一众亲卫当即大笑起来。

  在大乾军中,戏谑那些文官,也是一种风气。

  钟文道拾级而上,走上城墙,挥手,示意自己的亲卫不要跟上来,他想一个人,吹吹风。

  其实,现在正值夏日,晚风不寒冷,且能给人一种清爽宜人的舒适感。

  钟文道走上最后一层台阶后,才开始喘气,额头上,也渗出了汗。

  伸手,擦了一把。

  自己,

  已经很长时间没流过汗了。

  他下意识地想要用手撑着墙垛子,却看见墙垛子那里,坐着一个人。

  那个人,手里正拿着一只烧鸡正在吃着,吃得很香。

  钟文道饿了,

  他走了过去,他也想吃。

  那人年纪不大,约莫三十多的样子,瞧见他,也不见得有丝毫畏惧,反而问道;

  “想吃?”

  钟文道点点头,像是个孩子一样,伸出手,想要去抓那只烧鸡。

  “爪子洗了没?”

  钟文道摇摇头。

  “那不给你吃,我老早就说过了,这西南之地,瘴气毒虫极多,雨水频,军寨里,必须整洁,否则就容易生病,这一生病,还容易传一大片。

  文道啊文道,我都说了好多次的事儿了,你怎么就没往心里去呢?”

  “手,干净着。”

  钟文道回答道,“刚,刚从家里出来,不脏。”

  紧接着,

  钟文道又补充道:

  “听你的吩咐,以后我西军军寨里,都很注重整洁。”

  “赏你个鸡腿。”

  男子拔下一枚鸡腿,递给了钟文道。

  钟文道接过了鸡腿,没急着吃,而是捧着鸡腿笑着。

  “怎么着,这你也得留给你弟弟?要我说啊,你那阿弟也是,自己哥哥的赏赐,他每次吃着用着还真好意思。

  当哥哥的确实要爱护弟弟,但弟弟得懂感恩,否则啊,小心养出个白眼狼。”

  钟文道吸了吸鼻子,

  摇摇头,

  喊道:

  “大帅,文道,文道想你了。”

  男子闻言,笑了笑,放下手中的烧鸡,道:“想我作甚,别想我,我在那里,过得也挺自在的。”

  “大帅,大帅,晋国,晋国没了。”

  “没了,就没了吧。”

  “燕人在打楚国了。”

  “打,就打吧。”

  “可惜您不在,否则咱们,就能北伐了。”

  男子却大笑起来,

  伸手拉开自己的头发,

  露出完整的侧脸,

  指着上面的字,

  道:

  “指望着我,指望着我什么,看清楚,瞧清楚,我可是个贼配军!

  就是在朝堂上,

  在枢密院,

  在上京城的街面上,

  我也能从那些看着我的人眼里,

  瞧出来他们对我的鄙夷。

  文道啊,这世道,不对,真的不对,很不对。

  凭什么这些只会吟诗作赋满口道德文章的穷酸能站在咱们头顶耀武扬威?

  他们敢去和燕人吟诗作赋么?

  他们敢去和西南乱民讲道德文章么?

  他们不敢,

  他们真的不敢,

  但他们就敢在我们这些丘八脑袋上拉屎,

  凭什么!”

  男子越说越激动。

  钟文道的眼睛,也开始越来越泛红,他攥着手,附和道:

  “对,凭什么,我们护他们的荣华富贵,护他们歌舞升平,他们却依旧拿咱们当贼,当下贱人。

  一群酒囊饭袋,一群废物饭桶,一群杂碎,一群混账玩意儿,一群畜生!”

  城楼下,亲卫们虽然按照吩咐没有上去,却依旧靠着石梯在默默等候着。

  “你们听,咱们大帅,在上头像不像是在骂人?”

  “哈哈,应该是大帅在床上躺太久了,憋得慌,现在身子好了,就想着骂人出出气了。”

  “也是,这么久没被大帅骂,我反而有些不习惯哩。”

  “你这贱皮子。”

  城墙上,

  钟文道骂痛快了,也骂舒服了。

  他看着面前的男子,

  道:

  “大帅,你要是还在,该多好啊,要是一直都在,该多好啊。

  三年前,你是不知道啊,七万燕人,七万,就七万啊,七万燕人就能打到咱们上京城下啊!

  直娘贼,

  我大乾,

  到底是怎么了?

  大帅,要是你还在,按照您当初说的话,等咱们平定好西南后,就该去北边,去找那燕人算账,去一雪百年国耻。

  您要是没走,该多好。”

  男子的情绪倒是平静下来,伸手拍了拍墙垛子,道:

  “走了也挺好,省得再去看,再去听这些乌烟瘴气的事儿,心里头,也能多一些舒坦。”

  “是啊,您心里是舒坦了,可我呢,可我呢?”

  “文道,苦了你了。”

  “不苦,我应当的,谁叫当初大帅您在上京被下狱时,我阻拦了麾下弟兄们兵谏的请愿呢?

  这是我该的,我该,直娘贼,我该!”

  “文道,我没怪过你。”

  “但大帅,我心里过不去这坎儿啊!”

  “过不过得去,重要么?不重要。”

  男子转过身,面向南方,

  道:

  “只是可惜了,桃花酿,没喝得过瘾。”

  “大帅,我阿弟,文勉,想领军出征北伐哩。”

  “呵呵呵,哈哈哈哈………”

  男子像是听到了什么极为可笑的事,大笑起来,笑得弯下了腰,笑得简直要喘不过气。

  “呵呵,哈哈哈………”钟文道也跟着笑了起来。

  男子笑骂道:

  “他钟文勉算哪根葱,一个靠着你这个当哥哥的余荫混上来的纨绔,巧了没碰上什么大战,就自以为自己的本事能上天了不成?”

  ………

  这时,在得知自己大兄起了身,气色转好,且坐轿来到城墙透风后,还未离开绵州城正在和几个哥哥麾下大将吃酒的钟文勉火急火燎地骑马赶来。

  “参见二爷!”

  “参见二爷!”

  城墙下,钟文道的一众亲兵向钟文勉行礼。

  钟文勉点点头,下马,准备上台阶。

  却在这时,上头传来:

  “他钟文勉算哪根葱,一个靠着你这个当哥哥的余荫混上来的纨绔………”

  “………”钟文勉。

  钟文勉的脸,是一阵红一阵白,脚是迈上去不是,迈下去也不是。

  目光,情不自禁地看向周围的这些亲卫,

  亲卫们则同时低下了头,装作自己什么都没听见。

  ………

  城墙上,

  男子拳头砸在垛子上,

  道:

  “是啊,有些人,总以为读了几本兵书,就知道该怎么打仗了,总觉得,把兵马数量堆上去了,仗,就能打赢了。

  但,仗,不是这么打的,真的不是这般打的。

  文道啊,也是你的不是,我走后,你怎么就没能长进起来呢?”

  “大帅,文道,本事,就这么大,能撑着这个盘子不崩,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我大乾,如画江山,地大物博,人华荟萃,怎么着,这些年除了你钟文道这个老不死的,就没再出几个人才?”

  “倒是我那小儿子,钟天朗,还不错。”钟文道笑道,像是在男子面前故意卖弄一样。

  “钟天朗,比之燕国那位平野伯爷,如何?”

  钟文道不笑了,摇摇头,道:

  “不如。”

  随即,

  钟文道意识到了什么,问道:

  “大帅,你怎知道他的,我,可还没来得及说呢。”

  男子伸手指着自己的鼻子,然后故意将脸凑到钟文道的面前,

  道:

  “你当,我是谁?”

  “你是,大帅。”

  “哦。”

  男子摇摇头,道:“不,我不是大帅。”

  “你,就是大帅,一模一样。”

  “呵呵,其实你知道我是谁。”

  钟文道目光里的明亮,在听到这句话后,忽然逐渐暗淡了下来。

  “大帅,官家想北伐哩。”

  “你刚刚说过了。”

  “要输的,真的要输的,百年前,是镇北侯,百年后,可能还得碰到镇北侯。

  呵呵,世人都说,镇北侯府替燕国,镇压了荒漠百年,但它其实也镇压了我大乾,百年,百年啊。

  大帅,

  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他们在想着,等我大乾北伐时,荒漠蛮族必然也会动手,到时候,燕国的镇北侯府,若是南下,则燕人西部直接敞开大门。

  若是不南下,则燕国将受我大乾和蛮族夹击。

  但,

  但,

  但蛮族,他不傻啊,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他们一个个地都信誓旦旦地以为,蛮族会出兵,上次,蛮族出兵了么?

  没有,

  这一次,

  蛮族也不会出兵。”

  男子问道:“文道,你为何如此笃定?”

  “大帅,你没老,但我,老了,那个蛮王,也老了,所以,我越发能明白那位蛮王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蛮族,早就不是百年前那个在王庭旗帜下一呼百应的蛮族了,早已经不是了。

  那位燕皇,最擅长去赌,但他,毕竟是一位帝王,我能感觉到,他的一只眼睛,正盯着我大乾。

  不,

  他一直在盯着,从未挪开过片刻!

  他,

  他甚至可能,

  正在等着我大乾北上,他,在等着。

  他巴不得我们所有人,在他还活着的时候,一起疯,一起疯掉,一起疯完。

  我不知道那位燕皇的底气是什么,但我不会错的,不会错的,真的不会错的。

  在我们都以为他是一名帝王时,他像是一个赌徒;

  但当我们认为他是一个赌徒时,他会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帝王。

  上次,世人都以为燕人攻乾,但燕人,却忽然入晋;

  这次,世人都以为燕人伐楚,接下来,谁能料得到呢?

  我大乾三边精锐,依托城墙,那绝对是他燕人的噩梦;

  而一旦再来一次百年前的那场战败,

  只剩下这断壁残垣,这冷冰冰的一片片,它能拦得住谁?

  再修养十年,

  不,

  只要五年。

  依我大乾之富饶,物力人力,被打醒了的官家和当道诸公有了奋起之心,我大乾,定能一扫百年积弊,再度站起来。”

  男子又问道:

  “但他们,还是要打的,他们觉得不打,就是放弃了一次大好的机会,就是觉得,自己,是愚钝之辈,会被史书笑话的。”

  “是啊。”

  “你能让他们不打么?”

  钟文道闻言,

  沉默了,

  沉默许久之后,

  钟文道点点头,

  再度露出了笑容,

  道:

  “能。”

  …………

  “我大乾此时必须北伐,一则,可解楚国之围,需知唇亡齿寒,若是此时我大乾隔岸观火,坐视楚国被破,我大乾于东方,将彻底陷入孤立无援之境。

  那时,燕人已破两国,携此大势再攻我大乾,我大乾将危矣。

  二则,燕人人力物力,都集中在了伐楚上面,其国内,必然空虚,我大军北上之际,届时蛮族必然响应,燕国将立刻陷入夹击之势,此乃千载难逢之好机会!”

  课堂上,

  姚子詹听着自己手下那名出身自魏镇李家子的见解,满意地点点头。

  自己这些学生,基本都出自三边将门,虽然身上难免会有一些纨绔子弟的习气,但大底上,还是有家门之风的。

  “不错,很好,谁还想再说说,说得好的,为师就帮你们写进折子里,给官家看看,让官家也瞧瞧,我大乾边地将门子弟绝不是浪得虚名。”

  这时,一名坐在最后面的学生站起身。

  他姓石,叫石开,其父是陈镇转运使,其实是文官子弟,算不得武将之家。

  “石开,来,你说说。”

  “是,老师。”

  石开很恭敬地向姚子詹行礼,

  转而,

  又面向先前发过言的李成密,

  道:

  “李兄先前所言,若是在下没听错的话,李兄说,此时,正是我大乾千载难逢之机遇?”

  “是。”李成密点头道,刚刚得到姚师认可的他,有些自得地反问道:“莫非石兄对此有异议?”

  石开也点点头,道:

  “有异议,在下不才,觉得李兄说得不对。”

  “哦,还请赐教。”

  “百年前,有过比眼前更好的机遇。”

  “………”李成密。

  “………”姚子詹。

  课堂上,所有人,都因为这话,停止了动作。

  如果眼前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那么百年前,

  燕人正在荒漠边和蛮人打得脑浆都要迸出来的那次,又算什么?

  要知道当年,那可是颠峰时期的蛮族,他们的王帐,他们的黄金家族,还是荒漠至高无上的主宰!

  李成密脸被憋得通红,

  指着石开,

  道:

  “你………你怎么敢………你怎么能………”

  石开没再去看李成密,而是转而又向姚师行礼,

  问道;

  “老师前些日子才教我们圣人之言,教我们立身为正,学生一直铭记在心,老师教诲,在课后,也是时常于心中反刍。

  但学生有一事不解,还望姚师解惑。”

  “大可讲来。”姚子詹抚须微笑道。

  “老师曾教过我们,夏夷须严辨,春秋存义。

  那请问老师,为何先前如李兄所言,我大乾北伐,竟还要指望蛮族来帮忙?

  众所周知,八百年前,燕侯持大夏天子令为诸夏开边,始才有燕;

  而我大乾,太祖开国,曾于东山之巅祭天明示,大乾之国祚,继承于大夏正统。

  学生有惑,

  若是这般,从法理,从正统上来看,燕国和我乾国,都出自于大夏,属于诸夏之国。

  但和他蛮族,又有何干系?

  我大乾和燕国开战,形同于兄弟于家门内内斗。

  什么时候,他蛮族,也属于诸夏之一了?

  李兄先前所言,联络蛮族,共同伐燕,此举,和引之外贼入门,又有何区别?”

  在场所有人,又再度失言。

  原因很简单,

  大乾,是一个注重文教的国家,他们有极为辉煌灿烂的文化,有最为华美的道德文章,自诩为真正的礼仪之邦,受万国敬仰。

  但在百年前,先祖们做的一些事,却很难洗白。

  百年前,燕人和蛮族血战之际,太宗皇帝,他北伐了。

  但偏偏,

  燕、楚、晋三侯,都是正儿八经受大夏天子令开边的,而乾国,因为赵家得位不正,所以发动了一大批文人帮忙写祖上历史,说赵家,八百年前一样,也是大夏天子麾下的一名重臣,和那三侯是一样的地位。

  但大家伙心里都清楚,本朝太祖皇帝,曾是先朝皇帝的义弟,出身于上京城一军户之家。

  但文宣口是这般认定的,也是这般宣传的,大家就得认,所以大家八百年前,就是一家了,但这就又和太宗皇帝以及现在所议之事,违背了。

  姚子詹笑着开口道;

  “为师问你。”

  “老师请问。”

  “若你母亲重病了,你隔壁邻居家有药,此药能救你母亲,邻居却不愿意给你,你会去偷过来么?”

  “会。”

  “偷窃之举,乃君子所不齿也。”

  “然,母上事大,学生甘愿担此恶名。”

  “然。”

  石开张了张嘴,他清楚姚师的意思,就是火烧眉毛了,坐等燕国灭楚,下一个,就是大乾。

  自家都要亡国了,还能去计较个什么大义不大义法理不法理的?

  石开俯身一拜,道:

  “弟子受教。”

  姚子詹则在心里长舒一口气,他先前,是用诡辩的方式回答了对方,其实,是不应该的。

  好在,

  这时外面仆人来通传,说有紧急军情。

  姚子詹如蒙大赦,离开了课堂,直奔前院签押房。

  ………

  签押房内,

  仆人看着姚子詹瘫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语,关切地问道:

  “老爷,究竟出了何事?”

  姚子詹看了一眼仆人,

  长叹一口气,

  抿了抿嘴唇,

  道:

  “钟文道,昨夜突发癔症,今早,病故了。”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161260/5339042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