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朝]我仿佛知道得太多(白孤生) > 49.第四十九章

49.第四十九章


焦适之开始着手准备归乡的事宜,  先他需要告假,  这个需要先同薛坤说一声,  然后再跟上面申请,  等到假期批下来的时候,已经到了要离开的前一天。

        焦适之让人把这件事情告知了焦君,然后便提早回宫了。他今天晚上也不打算回焦家,  只待明天早上直接去城门口会和便可。他所需的东西也不多,  小德子都已经帮他准备好一个包袱了。

        回到皇宫后,焦适之现东宫看起来有些寂静。太子从皇上那里讨要来的假期并没有结束,  这种时候东宫应该比往日更加欢乐才是。相比较每一次从端敬殿回来,朱厚照看起来都像是经历了一场大战一般。

        焦适之生怕太子又偷溜出宫,今日他提早回来的事情朱厚照并不知道,他顺着东宫找了一圈,把太子常去的几个地方都找遍了之后,他突然想起了还有一处。

        焦适之最后是在后院的疙瘩角落里找到了一脸沉思的朱厚照,  身边伺候的人围着朱厚照站成了一个圈,害焦适之还以为朱厚照出了什么事情。

        沉思中的朱厚照最近觉得父皇不太对劲。

        今日是他第八日没见到父皇,  这对弘治帝来说根本不可能。

        而另外还有一事,以前不管出了什么事情,  每天晚上弘治帝是一定会回坤宁宫陪着张皇后。深宫寂寞,  张皇后身边也只有那几个人守着,  平日里也无聊得紧。弘治帝舍不得张皇后如此,  寻常都是与张皇后同进同出,  并无另居他所的道理。

        然而前日太子早上去看望张皇后的时候,  偶尔听到张皇后的轻声抱怨,说着这段时间弘治帝忙得连坤宁宫都未曾踏足。

        这怎么可能?简直就跟刘瑾不贪财一样不可能。

        可没两天后,也就是今天,朱厚照忽而被弘治帝要求,从明日开始要随着他去上早朝!

        就在半个月前,还有言官曾经上折子说起此事,因为朱厚照直接了断地拒绝了,弘治帝也没强硬地要求他做什么。不过半个月的时间,为何弘治帝的做法截然不同?

        朱厚照不喜欢上朝,弘治帝现在还年富力壮,他又懒得去听那些臣子的唠叨,这正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弘治帝知道朱厚照的性格,而他也从来没强迫过太子做任何事情。

        这接连的几件事情都让朱厚照心里升起不详的感觉。

        正待他思索着这两件事情的时候,一道熟悉又温和的声音从身边响起,”殿下,如果你打算思考问题,那还不如去书房里待着,外面容易着凉。”初春时节,天气仍不是很暖和,焦适之在旁边站了大半天,太子都是一动不动,特别容易受寒。

        朱厚照伸了个懒腰,懒散地说道:“这不是打算出来晒晒太阳吗?”

        焦适之抬眸看了眼乌云当空的天色,低头默默看着太子,朱厚照挑眉坏笑了两声,忽而说道:“趁着你离开之前,陪我去趟文华殿。”他还是觉得不太妥当,准备拉着焦适之去找个人。

        一刻钟后,刘滔战战兢兢地单独面对太子殿下,看着太子锐利的眼神,难得有点心虚。皇上现在还在文华殿,太子竟是直接就过来了。

        “刘滔,我父皇最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你在父皇身边这么久,有没有现异常?”朱厚照懒得废话,抓到人就直接问,吓得刘滔还以为太子现了什么。

        不过在听到太子的话语后,他心里稍微松了口气,拱着手恭敬地说,“殿下,皇上这段时间是因为西北边不太稳定,所以一直在跟几位大人们商讨,身体疲累过度,的确有些不太舒服。不过前两日已经召太医过来,并无大碍。”

        听着刘滔的话,朱厚照狐疑地说道:“真的只是这样?”

        刘滔淡定自若,“是,殿下。”

        “行了,回去吧。”太子略显烦躁地挥了挥手,把人给赶走了。焦适之在后面守着,听完了一整场的对话,“殿下在怀疑,刘滔没有说真话?”

        朱厚照冷哼了一声,漆黑眼眸中含着狠戾,“全是废话,狗屁不通。”太子到底是皇宫教养出来的,如今这般说话,也是心里着实有气。

        刘滔在宫中或许不是最有权势的内侍,却一定是弘治帝最亲近的内侍。即便是最受皇上信重的司礼监,都不可能如刘滔这么接近弘治帝。这宫中可从来没有谁敢真的对太子说假话,如果刘滔说的是谎言......那么只有可能是弘治帝要求的。

        哼,忙着西北的事情......当初就连攻打哈密之时,父皇都从未有过如今的举动!

        然朱厚照即便再如何聪慧,此时还不能完全想到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不过刚才刘滔的话语他记在心上,转身便去太医院了。

        一路上朱厚照都没怎么说话,焦适之在身后看着一直不一言的太子,眉头微蹙,手边不自觉地握着佩剑。旁观者清,太子或许现在还不知道到底生了什么事情,可焦适之心里却骤然的想起了一种可能。

        一种让人浑身寒,毛骨悚然的可能。

        如果......皇上的身体出现问题了呢?一种几乎连太医院都无法救治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释为何弘治帝如此着急,如此反常的希望太子随同上朝历练。也只有这样,弘治帝才骤然会有这种争分夺秒之感!

        小半个时辰后,太子黑着脸色从太医院出来。

        朱厚照并没有在太医院得到满意的答案,那几个太医絮絮叨叨,翻来覆去都是那几句照本宣科的话,听得太子的耳朵都快要生茧子。他扫了一眼屋内几位瘦弱的太医,烦躁地啧了一声,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地,再逼问几句就昏倒了一个,就这样的身体还当什么治病救人的太医!

        朱厚照没有感觉,实际上是他浑身的极低气压,方才压得几位太医哆哆嗦嗦。

        站立在中央,孤身而立的太子眉宇间满是桀骜之色,面上冰冷的模样压得几个太医面色难看。或许是他从未有过如此心焦的时候,方才第一次露出如此压迫的气势。

        就在太医院内气氛即将升腾到极致时,一双温热的手掌搭上了他的肩膀,轻柔地说了一声,“殿下。”

        无功而返,太子的神色愈的沉寂难看。

        焦适之几次欲言又止,到最后入了东宫还是一言不。以太子现在的举动,怕是也联想到了同样的可能。刘滔的隐瞒,反倒让他顺藤摸瓜地找出了不寻常的地方。

        可是这样的猜测太过可怕了,可怕到令人寒心,难以置信。

        弘治帝在晚上得知了太子来找刘滔的消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神色倦怠,“刘滔,这件事情务必守住,不要走漏风声。”

        刘滔看着弘治帝这几天仿佛老了几岁的模样,轻声劝道:“皇上,您别这样。娘娘和太子......迟早都会知道的,您就算瞒着,到头来还是一样呀。”

        “哈哈,刘滔啊刘滔,你这小子偶尔还是憋不住话呀。”弘治帝反倒是笑了起来,指着刘滔说话,“平日里要你说话,三棍子打不出一句话来,现在倒是反过来了,说着也没完。”

        “皇上......”

        “好啦,朕心里自有主意,你就别废话了。”弘治帝挥了挥手,不打算再说下去了。

        “可是皇上,太子,太子殿下他或许已经知道了。”刘滔委身一拜,跪倒在地,再无他言。

        弘治帝一怔,视线刘滔他身上渐渐转移到桌案上跳动的烛光,盯久了,人也走神了。

        他自己的儿子,他哪会不知道呢?

        如果不是心有怀疑,又为何敢直接找上刘滔对峙,丝毫不惧身后的弘治帝知道?又或者,他根本就是想借此质问弘治帝。

        以太子的心性,这并非不可能。

        宫内的烛光越来越暗淡,然而屋内两人却丝毫没有心情去想这个事情,一个站着一个跪着,就仿佛被冰雪冻住一般,没有任何动静。

        ......

        罢了,弘治帝终究长叹了一声,站起身来。

        生死有命,他当了十几年的皇帝,到底也算不得亏。弘治帝神色恢复了平静,沉稳地说道,“去坤宁宫吧,还有,把太子也给朕带过来。”

        刘滔转瞬间明白了弘治帝的想法,猛然一个头磕到地上,大声地应了一句,“是,皇上!”声音到了极处,竟带着点点哭腔。

        弘治帝笑骂道:“多少岁数的人了,还哭呢?”刘滔的脸色埋在袖子里,声音听起来不大清楚,他说道:“皇上,小人这是高兴!”

        早痛晚痛,都是当头一刀,不过如此而已。总归是死,一个人寂寞地去死,与有人陪着你去死,总是不一样的。

        这个道理,弘治帝不会不明白。

        只是人刚站起来没多久,弘治帝的身体便摇晃了几下,正欲说些什么,就在刘滔目眦尽裂之下一头栽倒下去,昏迷不醒。

        “来人——传太医啊——”

        那道尖锐撕裂的声音传出了殿外,顺着风声,仿佛也传入了东宫,刚刚坐下,正欲端起茶盏的朱厚照,神色莫测地看着脚下破碎的瓷片。

        那是他刚刚失手跌落的。

        *

        乾清宫急召太医,这个消息避不可避,犹如狂风一般席卷了整个皇宫,而此时,除了朱厚照与焦适之,即便是张皇后都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人身体偶尔有点小毛病,丝毫不是什么大问题,弘治帝不过而立之年。只是张皇后心里还是担心,很快便赶了过去。

        以坤宁宫到乾清宫的距离,原本该是张皇后先到的,然而在张皇后下了凤驾之时,正好见到太子的衣角消失在门口。张皇后疑惑了片刻,太子如何这么快便赶到了。

        紧紧跟在朱厚照身后的焦适之是最深刻感受到太子寒意的人,那勃的惧意与暴怒的火气交织在一起,隐忍在状似冷静的面具下,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爆。

        人直接就越过了殿内跪拜下来的宫人,越过前殿,走过偏殿,直接进入了弘治帝的寝宫,此时殿内气氛极其压抑,围在床边的一群太医们正在低声辩论着什么,刘滔正在其中给弘治帝更换额间的巾子。

        而他也是这一群人中最快现太子来的人,刘滔赶忙起身,挤开几个太医,在太子面前跪下,“小人拜见太子殿下。”

        朱厚照猛然一脚踢在刘滔的心窝,狠戾的劲道顿时把人踢到墙角,吐血不止,面若白纸。那响声惊得殿内跪倒一片,只见太子声音极冷,落到刘滔身上仿佛在看一具冰冷的尸体,“这便是你所谓的并无大碍!若是父皇有一点差错,孤要你刘滔碎尸万段!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太子忽而暴起,吓破了一干人的胆子,也吓到了紧随着太子进来的张皇后一行人。

        张皇后愕然地看着陌生的太子,又低头看着不远处正挣扎着爬起来的刘滔,一时之间竟不知道做出什么反应来。

        刘滔勉强从地面上爬起来,又重新跪下,“殿,下,皇上,原本是,想与您,与,皇后娘娘叙说,此事。”他说话时极费力气,几乎每说一句话,嘴里都有新的血水流出,含糊不清,“只是刚才,正欲前往,坤,宁宫之时,不知为何,突然,昏迷。太医正,在商议,还望,殿下息,怒,稍安,勿躁。”

        刘滔的每一句话都在简单地叙述事情,说到最后,仍未给自己求饶,只是劝太子耐心等待。

        朱厚照一言不,抬脚往太医那处走去,焦适之随着太子过去,却是叫住了最外边的一个太医,低声说道:“还请大人给刘总管看一下,毕竟他是皇上身边的内侍,待会皇上醒来还是要用他的。”那太医本来便对弘治帝的治疗没什么帮助,见焦适之言之有理,又看太子没有阻拦,转身便去看刘滔的伤势。

        以太子刚才盛怒之下的力道,要是不及时医治,极容易出事。刘滔毕竟是弘治帝身边的人,打他就相当于打了弘治帝的脸面,虽事出有因,但若是刘滔因此而死,于太子声名不利。

        张皇后虽然被刚才的场面吓了一跳,但朱厚照是她的儿子,张皇后又怎么会害怕自己的爱子。她轻轻越过焦适之,径直走到内里去。从刚才太子的模样中不难看出,弘治帝的病情必定不是她之前所想的小毛病。

        然而直到太医的话出口,站在龙床前的两人也有些难以置信。

        张皇后的纤纤玉手拽住手帕,力道之大,使得手背竟露出了些许狰狞青筋来。她仍然不觉,轻声说道:“你再说一遍?”

        “娘娘,皇上的身体虚弱,现下有些烧。臣等已经熬好了药,可以喂服了。只是皇上的身体虚不受补,方子的药量是再三斟酌,效力不及以往。”言下之意,正常量的药对现在的弘治帝来说相当于□□,然分量过低的药却几乎没有效用,两难抉择。

        “别废话,把药拿来。”朱厚照冷冽一瞥,在药碗送来后,他与张皇后悉心喂着弘治帝吞服下药汁,然后守着弘治帝看太医们讨论。

        焦适之心中一片清明,把刘滔提去偏殿休息后,便站在门外候着。门内等着自然也可,只是焦适之总局的不甚自在,仿佛无意间侵入了私密空间。

        焦适之送着刘滔离开的时候,眼见着太子平静下来,伤重的刘滔松了口气,露出一个不知道是伤心还是什么的表情,但总归是落寞的。焦适之也没跟刘滔搭话,倒是马永成有过去端茶送水,顺带悄悄地探消息的,刘瑾与高凤谨慎地站在焦适之几步外。

        他站在柱子下,静静看着坤宁宫外的草木,有些神游天外。

        今年的春天来得很晚,即便是现在仍然带着凛冽寒意,树上的枝丫开始抽出绿芽,在满墙富贵色中点缀着难得鲜活的颜色。这是最令人喜欢的颜色,也是最让人厌恶的颜色。代表着复苏的气息,也代表着死亡的气息。

        熬得过冬日的,自然皆大欢喜。熬不过的......

        焦适之在门外,从黑夜等到深夜,长夜漫漫,殿内始终没半点动静。刘瑾等人有些不大安分了,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他们心里的猜测现在倒出来,或许堆积成了一箩筐。

        刘滔也躺在偏殿内,虽然他伤势挺严重的,但刚才的那位太医救治及时,好歹捡了条命回來,日后好生休养就罢了。然而即便是这样,他的思绪显然不比门外站着的几个人轻松,两眼放空看着门外许久,之后才渐渐想起太子身边的人来。那些都是在太子身边伺候多年的老人了,刘瑾这些人自不消说,等皇上......之后,这些人将会是顺理成章取代他们的人。

        而焦适之......刘滔对焦适之的印象并不深刻,太子身边的人繁多,焦适之也不是最开始便跟着太子的,当时太子闹着皇上要个贴身侍卫的时候,刘滔也在现场,说实话,他并不看好焦适之。

        太子的性格宫内的人都知道,至情至性是不错,然而如果细算说下来,也代表着喜怒全凭自己的心情。弘治帝的温和自持落到朱厚照身上,怕是零星半点都没有。跟在太子身边出头容易,成椽子砸烂也容易。前期太子热情似火,后面失去兴致了,当初千求万求的东西也自然而然被丢到脑后。这对太子来说不是不可能,毕竟生过太多次了。

        他不是喜新厌旧,就只是简单地忘记了。这才是最令人害怕的,不然为何刘瑾等人需要使劲浑身解数,都不能让朱厚照忘记他们的存在?

        后来,听说太子愿意去读书了,再后来,在练武场上看到了殿下的身影,再再后来......等到宫里的人终于重视起了焦适之的时候,太子的变化也落入了他们眼中。仍旧是以前的模样,却不再是那么的锋利逼人,触眼伤人了。

        挺好的。

        最后刘滔只是简单地给这件事情下了评价,闭上了眼睛,他累了。但随即他又重新睁开了眼睛,然后把自己的思绪挪到其他的地方,他还有更多需要去思考的事情,这只不过是其中一件。

        临近子时,身后的木门悄无声息地打开,因为此时门外众人都是背对着大门的,因而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人却是焦适之。

        他猛地回头看着从门内走出来的朱厚照,小心地看着他的神色。太子面上一脸镇定,完全看不出在里面现在的状况如何。

        他只是径直地往前走,目不斜视。

        在经过焦适之的时候,朱厚照忽而伸手拉住他的手腕,扯着他大步往前走,那步伐快得身后人根本赶不上去,很快就落下了。

        焦适之嘴巴开合了几下,似乎是想说什么,但最后猛然闭了上去,什么也没有说。

        那拉着他的力道,太重太重了,重到焦适之的心都忍不住颤。

        他不知道太子要去哪,不过看着身边眼熟的景色,稍微一想便知道是去哪儿了——绛雪轩。那个太子曾经遇蛇落水,很久再也没去过的绛雪轩。

        两个人一前一后地在宫道上大步地走着,途中遇到的无数巡逻队都小心翼翼地避开这组合,太子的模样一看就不大对劲,凑上去简直是自己找死。

        等到这两个人卷着风儿地入了绛雪轩的时候,太子站在庭院中冷声喝道:“全部都给孤滚出去!”那冷硬的声线让听到动静出来的内侍们一颤,连忙摸爬滚打地跑开了。

        此时已近午夜,绛雪轩内并无烛光,天上的明月清亮,落到地面上如水,把绛雪轩映得这方小天地看得很清楚,后面那小湖已经被填上,又在上面栽种了花草,等到来年□□,想必会更加好看。

        焦适之停留在原地,视线静静地落到太子身上,那个站在他身前半步的人没有任何动作表情,握着他手腕的力道依旧大得出奇,几乎是那种要扭断的劲道。焦适之仿佛能够感受到手腕的嘎吱作响,然而他没有动。

        太子也没动。

        两个人就这样一前一后的站着,直到太子转过身来,松开了焦适之的手腕,却是伸手一捞,把焦适之猛地拉入怀中。

        焦适之一时茫然,有些反应不过来,交叉在他背后的双臂收缩,把焦适之整个人都搂在太子的胸膛处,焦适之被这力道压得无法控制地靠了上去,心跳声入耳,顿时让焦适之的耳朵一阵麻,然而下一刻肩膀的点点水星让焦适之无暇注意到这个过于亲密的举动。那温热的触感先是滴落到衣裳上,更浸透到肌肤里。这具靠着他的高大躯体在微微颤抖,一下又一下,克制却无法控制地,焦适之微颤着双手,迟疑片刻后轻轻搂住了太子的肩膀。

        先是一颤,后面是力道更深,更大的拥抱,紧得呼吸都有些不畅,仿佛怕怀里的人跑了,又似乎在宣泄着什么。

        焦适之也不知道那无声的哭泣持续了多久,只知道在他察觉不到时间流逝的时候,太子终于从他怀中抬起头,那双眸子清亮异常,犹带水润光色,却带着令人颤的寒意,与眉宇间的暴虐之色糅合在一起,构造出此刻太子身上排斥一切的气息。

        然而落到焦适之眼里,他却轻而易举地在太子眼眸深处,看到了无穷无尽的痛苦。

        他终于开口,却不是劝慰,“殿下,卑职在这里,卑职一直在这里。”

        太子像个幼童一般反问道:“你会一直在?一直在吗?会走吗?会离开吗?”

        焦适之一直耐心劝慰,直到某一刻太子站直了身体,他听到他说,“适之,父皇,时日无多。”

        这句话终于清清楚楚地落到了焦适之的耳朵里,如同雷鸣炸响,破开了虚弥。

        弘治帝,终究是苏醒了,同时,也开口了。

        弘治年间,皇家的情感与别个不同,犹如普通家庭一般生活着。弘治帝不愿意告知身体情况,除开一部分为稳定局势所考虑,更是因为这不容置喙的情感牵涉。弘治帝花费了自身极大的涵养,才堪堪忍受住这个事实,张皇后与朱厚照又能如何?

        直至朱厚照出来,张皇后仍清泪不止。

        太子内心的一切咆哮,都不可能在弘治帝与张皇后面前显露。一位本来就身处这场不幸祸事的漩涡中心,另一位情绪不稳,朱厚照只能一忍再忍。

        直到刚才忍无可忍。

        焦适之知道朱厚照现在心里必然痛苦非常,这个时候,他必然不能弃太子而去,回乡的事情怕是该重新定夺了。

        朱厚照似乎明白焦适之心中所想,他的手掌落到焦适之的肩膀上,温热的体温顺着透过衣裳传递进来,他沉声说道:“不行,适之,明日你必须回去。”

        孝道大过天,无论如何都不能在这一节骨眼上出事。

        这不比祠堂之事,那事焦适之本来便无愧于心,但孝字一途上,若是行差踏错,便是彻底毁了。朝廷自来倡导孝道,不然又何必要官员丁忧三年?太子毕竟不是皇帝,服丧不是丁忧,奔丧一事,焦适之必须去!

        焦适之被朱厚照说服了,或者说,他不得不妥协。

        他的确不想知道走开,但太子根本不容焦适之拒绝,做出一副若是焦适之想要留下,他就强行把人带走的模样,根本容不得焦适之抗拒。

        太子彻夜不眠,焦适之在旁边陪着他熬了一夜,年轻气盛倒是没什么感觉。次日清晨,焦适之骑着红枣,带着必要的东西前往城门口赴约,与焦家的车队一起出了城去。

        朱厚照送走了焦适之,而宫内的气氛也在这日截然不同起来。既然此事弘治帝已经告知了张皇后与朱厚照,那么也是时候着手准备告知大臣们的事情了。

        太子虽然内心悲切,却不轻言放弃。即便太医院没有法子,难道全天下还找不出一个有能力的人来吗?他派出手下的人马去找,倒是真的找到了几个有能为的,他们进入皇宫后与太医院的人一起,针对着弘治帝的情况对症下药。

        而此时,朝臣也得知皇上重病的消息,顿时引起惊涛骇浪。

        或许这些年来大臣们对弘治帝有些行为有些许不满,例如宠爱太子啦,偏信外戚啦,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他的勤政,他的纳谏,都让朝臣深感敬佩。

        弘治帝或许有不足之处,但却是个好皇帝。

        弘治帝的身体早年间就一直不好,后来宠信李广那段时间,许多大臣都担心皇上会因为丹药的缘故出事,那个时候的担忧直到李广自杀后便渐渐消退,却未曾想到在此时应验。

        刘健等几位内阁大学士更是忧心忡忡,他们对弘治帝的认识更甚,对太子的关注也高,此时此刻的太子殿下,根本还没有做好准备。如果真的......那就是纯粹的赶鸭子上架!

        眼下此时还未有真正的定论,虽然太医院那边的消息说得严重,不过在他们与民间名医的妙手施为之下,弘治帝的身体有了些许起色,倒是让不少人心里松了口气。

        话分两头,出京的焦适之一路走来,越离开京城,内心就越担忧,虽然在他离开的时候太子的情绪已经恢复了稳定,甚至临走前还与他说笑了几句。但弘治帝对太子的意义非比寻常,焦适之根本放心不下。

        直到此时,焦适之这才现,太子在他心目中,竟是成了第一等的重要人物。这无关身份地位,也不是由于那所谓的主仆关系,只是自内心的关切。人心是肉长的,相较于七年前焦适之与林秀所说的话,此刻的心境早已截然不同。

        出宫前一夜,太子的悲鸣仍让焦适之心悸,深怕他出宫后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只是现在离开京城,接收消息的度异常缓慢,消息一个来回,都不知道是多少天前的事情了。

        京城的气氛如何,现在奔赴在回乡路上的焦适之也并不清楚。焦君的老家在河南,从京城一路赶回去,再快也需要近二十天的时间,更不必说车上还有两个小孩,再如何赶路也不快,焦适之虽然心中焦急,却也没有催赶。

        焦适之一路上只是沉默地骑着红枣赶路,与焦家的车队没有联系密切,虽然两个小娃偶尔会透过车窗好奇地看着他,但很快又被伺候的人轻轻抱了进去。落脚的时候,焦君会派人来请,焦适之也不会拒绝,但到底无话可说,每每让气氛略显尴尬。

        在来之前,这样的场面焦适之早就预料到了,倒也没有觉得不习惯,偶尔避让一下,就这么过去了。

        一路行去,在第十九天的时候,终于是回到了焦家老宅去了。

        这所谓的老宅值得是焦君这一脉的宅子,焦家的嫡系自然不在这里,不过小镇上有很多人都是焦姓。焦家真正走出去的人也不多,焦芳算一个,焦君也算一个。不过焦芳是嫡系的人,自然不会因为一个旁支的长辈去世就赶回来,只是派人过来代他出席便是。

        此次前来迎接他们的人便是焦君的二弟,焦明。

        焦适之规规矩矩地叫了声二叔,然后便随着他们又走了一段路,他们这才从小镇门口到了内里的府邸。焦家在这里的老宅经过了几次修缮,看起来比焦芳京城的宅子不知占地面积大了多少,更不必说焦君那处。

        焦君对这里极其熟悉,在下了马车后,他亲自把两个孩子给抱下马车,然后一手一个地牵着他们,低声对焦明说道:“你也不需要多布置了,虽然几处的人都住在一处,但到底还是不如以前的地方住着舒服,待我安置好几个孩子后,我便去灵堂守灵。”

        焦君从很多年前里就不住在老宅子里,而是另外买了宅子居住,在他们来之前,焦君已经派人过来打扫过了,把房屋内都通风了一遍,现在他们来了,刚好可以直接入住。

        焦适之牵着红枣进入这处只有两进的小宅子里,这里的布置并不如老宅那么大气辉煌,却带着独属于自己的精致气息,让人流连忘返。两个孩子脸上也满是喜意,这连日来的舟车劳累仿佛也烟消云散。

        两个孩子还小,焦君不可能在这里放着他们单过,因此他们随着焦适之住在正屋,焦适之自己随便在旁边挑了一个便进去了。红枣似乎对这里有点不大喜欢,以她的脾气,估计是察觉到这里是个许久未开封过的宅子了,屋内还隐隐有着霉味,不过不是很重。

        焦适之把屋内的窗户打开,让阳光透进来,然后牵着红枣出了门。

        小镇很小,从小镇门口走到小镇最里面,也不需要花上小半个时辰,两刻钟便差不多了,但是在小镇背后,却有着一座高山,很多人都会进去里面采摘东西,然后带出来贩卖。

        山里的空气比起外面清新许多,红枣的情绪显然高了起来,前蹄在地上踏了踏,然后低头蹭蹭焦适之,焦适之知道她这是想跑了。

        这一路一直跑动,倒是养成了红枣的习惯,让她今日停留下来后便觉得不打舒服,因此她是一定要拉着焦适之去跑一圈的。

        焦适之站在山道上望了望,沿路的情况都挺不错的,焦适之也便随了红枣的心意,“要跑得慢一点哦。”跑之前,焦适之还煞有其事地跟红枣告诫了一番,然后翻身上马,沿着道路跑起来。

        红枣先是小跑了一段距离,然后又慢慢提,很快便如同一道红色闪电穿梭在林间,直到她兴头过去后才乖乖地又慢下来,一人一马都被刚才的山风吹得仪容不整,焦适之轻拍着红枣的脖颈,无奈道:“说好的小跑呢?”

        红枣嘶鸣了一声,听起来十分高兴。

        焦适之无奈地拍了拍她,便算过去了牵着缰绳让红枣调转方向,他们出来得有些久了,需要下山才是。

        等到红枣出了山的时候,天色有些暗淡,焦适之也不以为意,牵着红枣来到之前的小宅门口,守门的人连忙请他进去,“大公子,老爷已经等候多时了。”

        焦适之一愣,这才反应过来现在他们是住在一起了。把红枣送到马房后,焦适之这才去了正屋,正屋内晚膳已经摆放好,显然就等焦适之到位了。

        看着对面两个小小的孩子,焦适之心下有些愧疚,轻声说道:“父亲,以后不需等我回来后再进食,两个孩子还小,他们要紧些。”

        焦君摇头,就道了声无碍,然后看着焦适之说道:“今日去了何处,怎么遍寻不到?”虽然寻找的人说是去了山边,但是他们并没有找到痕迹。

        焦适之说道:“带着红枣进山跑了一圈,出来得有些晚了。”焦君闻言眉头轻动,似乎是要说些什么,但是视线落到焦适之身上后又停了下来,转而说了其他的事情,“父亲的灵棺需要停留七七四十九天,算上通知我们的时间,大概还有五六日,才能够下葬,这段时间需要随我去灵堂跪拜。”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125546/270578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