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崛起后周(书香盈案) > 第二十七章 佛道之争

第二十七章 佛道之争


看到柴荣开始读第二封信,柴宗训心中却是颇为忐忑,虽然他也看信中内容,大致也明白这封信是王朴为自己所写。可柴荣作为一代明主,说到底他的想法却是自己能左右的,此时柴宗训觉得自己像隐隐回到了小学时代,作业交给了老师,老师正在批改,至于是批评还是表扬,可都还不知道。&1t;/p>

        当第二封信快要看完的时候,柴宗训现柴荣在偷偷的打量自己,目光中带着惊喜欣慰又有不敢相信的感情,甚是复杂。&1t;/p>

        “倒是奇怪了。”看到信后的柴荣,却是自顾自的笑将了起来,“这次回来,居然你两个师父都在面前都称赞你,皆言你可担重任。”“那是两个师父谬赞了。”柴宗训连忙谦虚道,连称不敢。&1t;/p>

        “是吗?”柴荣轻轻一笑,转而严厉的问道:“我今日倒是想好好的问你一句,这天下的重任你到底担得起还是担不起?”&1t;/p>

        突然见到柴荣这么严厉的问话,柴宗训一时之间倒不知该如何回答了。“王朴信中言你算是可造之材,我不管你怎么想,作为一个男人,若是敢做敢当都做不到的话,一家之责未必能担起,更别说担天下之责了。”柴荣说这般话的时候,柴宗训清楚在他眼中看到了一丝失望之色,“王朴是已故之人,虽然我认得出这是他的亲手笔迹,但有人若有模仿也未必不可能,但你师父冯道却还是活生生的在,说句心里话,现在的冯道跟我认识的冯道几乎成在了两个人。 &1t;/p>

        “我以前认识的冯道,是一个惜命如金,同时擅长明哲保身之人,可是今天我却看到一个七老八十的冯道,拖着残病之躯为你说项。我也跟你说句大实话,冯道与我同朝五载,虽然彼此君臣相知,他却从来没有因为任何人任何事来找过我,可今天却是为了你为了你的事,不顾病体,亲自上朝见我,而且他还跟我说,这也许是我们君臣最后一次见面了,王朴先一步而去,他此生除你之外也没有什么放不上的了……”&1t;/p>

        柴宗训被柴荣这么一说,联想到进殿之前在门口踫到白苍苍的冯道,心中没由来的一苦,正要答柴荣之言。&1t;/p>

        “你这么久都没有回答我,证明你还没有准备好,也许这天下的重担你未必担将得起。”柴荣收回了目光,眼中失望也深藏了起来,深深吸了一口气,“有些事强求不来的,除非你已然作好了准备,即使是命在阎罗,身坠九幽,亦九死未悔。当初我也不是心甘心愿坐上这个位置的,但我比好的一点,是我有一个好皇后。&1t;/p>

        “而你!也有一个好母亲!”柴荣俯下身,温柔的抚摸着柴宗训,“有时候说实话我只想让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其实你已然做得够好的,只是为父的要求太高。也许等我死了到地下的那天,我也能自豪的告诉你的娘亲了,我们有一个好儿子。没作好准备就再继续准备吧,一切自有父皇。”&1t;/p>

        柴宗训这一刻,你真的有种冲动告诉柴荣,自己已然作好了准备,能承担一切。可是等冷静下来一想,的确如柴荣所言,自己没有在第一刻时间回答他,说明自己在内心深处还是拒绝和畏惧的。此刻他想到冯道以前给自己说的话,那便是只要自己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应做之事,至于适不适合,柴荣自然会评判的。&1t;/p>

        当下也不再多言,感觉当场气氛有些哀伤,有意转移柴荣的注意,说道:“还有件事忘了告诉父皇,陈抟仙师已经离开皇宫了。”&1t;/p>

        “嗯!”没想到柴荣只是随便的这么应了一声,似乎并没怎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父皇!你可不可以告诉孩儿陈抟仙师到底是什么什么来历,为何他能在皇宫之中来去自如,这点能孩儿都做不到。”柴宗训问道。&1t;/p>

        果然!这次成功转移了柴荣的注意力,柴荣看了柴荣训一眼,笑道:“怎么?莫非你在皇宫之中还有人谁敢拦你不成?”柴宗训挠了挠头,苦恼道:“关键有些地方是二娘不让去!”柴荣闻之莞尔。&1t;/p>

        “陈抟,说到他就不得说到道教,可是一说到道教,又不得不提及儒家和佛门二派,这三派在大唐鼎盛之时,亦可谓如日中天,然而!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便是世外之人,也未必逃得出世间牢笼,总要分出个高低来,排出个前后来。不必多说,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奉行大一统以来,各朝皆重用儒士治国,当然唐末除外。天下读书人何其多也,不必多言,这儒家排名第一至实归,谁也不能说什么。”&1t;/p>

        “那佛门和道教呢?”不得不说柴荣很会说故事的潜质,三言两语便提起了柴宗训的兴趣,马上追问道。&1t;/p>

        “关键就在于佛门和道教,如何说呢?昔日秦王李世民还未定鼎天下,佛门却是于关键时刻曾派出十三棍僧救驾,所以说来这大唐李家还欠着佛门一个人情。”听柴荣说到处,柴宗训忍不住插言道:“如此说来大唐该支持佛门喽?”&1t;/p>

        柴荣了摇了摇头,笑道:“千不该万不该大唐姓李,而道教之祖李耳刚好也姓‘李’,所以各标榜自己乃是正统,李世民非但没有帮助佛门,反倒顺带着提携了道教一把,他自称老子李耳之后,以道教为国教。本来应该论功行赏的佛门没有排在第二也就罢了,可偏偏还让宿敌道教占了待机,你可以想象后面的事了?”&1t;/p>

        “看来至少佛门和道教不会善了了。”柴宗训插嘴道。&1t;/p>

        柴荣点了点头,说道:“终唐一代,佛门和道教的争斗都在持续,因为李世民自诩李耳之后,道教自然站在李家这边。而武则天执政之时,却是因为离不开佛门的支持,他掌权之后却是提倡弘佛,处处打击道教。再等武则天下台之后,又轮到道教支持的李隆基上台了,他便又提倡灭佛。&1t;/p>

        “所以纵观唐朝,有皇帝或倡佛或灭佛,亦倡道或抑道,但如果你看穿了他们背后都有佛、道两派的影子,那便见怪不怪了。”&1t;/p>

        听罢柴荣的的这番感叹,柴宗训想到了儒家,于是问道:“既然儒家自古都是排一,而佛道之争,他又然于外,应该展得更不错才是。”听到这里,柴荣却是笑了起来,道:“道理是这个道理,然而历史又有多少事是按道理而行?佛道不与之争,但他却能自己跟自己争,其情形之惨烈,便胜佛道之争。”&1t;/p>

        “此话何解?”虽然柴宗训前世对历史有些了解,但这方面却是一知半解。&1t;/p>

        “当外部再没能构成威胁的敌人,那么找不到对手的情况下,内部定然就会分裂成两派,继续争斗,而唐朝儒家便是如此。你应该听说过‘牛李党争’,牛僧孺和李德裕儒家两派相争,却更是你死我活,几乎人耗尽儒家所有元气。而安史之乱后,即便儒家有心助唐皇勘平乱世,亦是力不从心。&1t;/p>

        “或因唐皇自己原因,或因宦官与番镇勾结,谋事不秘之下,反而让天下有风骨的读书人被杀尽大半。以至于到现在,文人只能依附武人而活,更多的都只会唯唯诺诺,成为的武将的应声虫,早已没有了读书人的风骨。&1t;/p>

        “所以你要记住,父皇欲变革唐末以来武将专权之局,当重文治。这并不是简单的启用文臣便算完了,你更要重造文人之爱国之心,塑‘俱千万人往吾往矣’之风骨,圣贤之德,忠孝之礼亦不可荒废。”&1t;/p>

        柴宗训点了点头,接过话头道:“按父皇这么说来,儒家因为内斗和外乱,反而倒不如佛门和道教了?”&1t;/p>

        “确是如此!佛、道之争都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儒家内耗却是无所不用其极,我儿要谨记有时候内耗更甚过外争,比之更为惨烈和无情。”柴宗训默默记下,表示记住了,“安史之乱后,佛、道都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甚少向唐皇施以援手,所以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相当的实力。至到实力到底有多雄厚,我现在也不清楚。”&1t;/p>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122972/264297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